今天看了奶爸:那些亏钱的日子,又名<从业余到职业,一名散户的炒股成长编年史>,很有感触,特此记录。
“在初入股市的时候,我就认真考虑过风险,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借用急钱炒股,后来五六年也一直遵守过来。但是这次再也把持不住,为了尽快解套,决定违背纪律侥幸一次,并且保证下不为例。
因为我已经知道老婆幸运怀上了双胞胎,自己很快将成为两个宝宝的父亲。我不希望宝宝们刚出世就看到一个交易失败的父亲,我需要最短时间把亏损捞回来。
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我说的这些都是借口。虽然听起来爱意深沉,实际却很牵强附会的借口。借急钱炒股,无论用多么精心的包装来粉饰,其本质无非就是红了眼的赌徒扳本(或赢钱)心切。 ”
这段写的太好了,自己当初也是告诫自己坚决不能加杠杆,一定要用闲钱,融资的钱也要6个月内能还上。牛市初期也是一直遵守着,但后面市场越来越好,贪心越来越大,总想着赚一把就走,根本禁不起诱惑,最终爆仓。从此改名不貪。
“散户炒股有一个很大缺点,容易为自己的每个错误做法寻找各种理由,然后自欺欺人,我也不例外。
市场总会想尽办法在我违背纪律、心存侥幸的时候给我教训,这次也不例外。
我买来一堆专业书,调整情绪重新开始系统化学习。
在这些书中,不得不提到《股票作手回忆录》(注:包括它的姊妹篇《股票大作手操盘术》)。其实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,但因为知道书中的主人公最终陷入绝望,饮弹自尽,所以心里一直很排斥去读它:我不要学习一个最终失败的人。
读过后才知道自己以前想得太错了,这是一本永恒的经典。
到如今这本书我已不知读过多少遍,每次翻看都会被震撼,经常莫名被书中某句话重锤在心,久久不能平静。
杰西·利弗莫尔,这位不世出的天才作手,他的孤独坚定和叱咤风云让我无比神往。从此,在交易的道路上,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心灵导师。我暗下决心,坚持趋势交易的道路,死不悔改。
直到现在,我都宁愿相信,他最后的自行了断不是因为生活窘迫,而是因为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。他是输给了自然而不是人性。
还认真学习了缠论。缠论写得比较生涩,我费了很多功夫,最终也没能弄懂如何画线、如何分型,但是禅师的有一句话,可能已经足够让我受益终身。
走势终完美。
这句话在实战中至少有两方面的应用:第一,上升趋势一旦确立,就可以忽略任何小的波动,耐心等待它持续下去,直到结束;第二,一个盘整走势到最后必定衰竭,然后不可避免产生上涨或下跌,这时是绝佳开多或者开空的机会。”
股票作手回忆录年初行情好的时候我也看过一点,电子版的,后面行情不好就看不下去了,今天看了奶爸的这篇文章后,觉得回去要看完,最近有点沉迷游戏,游戏不玩了,还是要学习,学习才踏实。因为电子版是pdf格式,不适合手机看,立马下单买了一本回来。
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。
一本本书读下来,以往许多碎片化的东西在我脑海里渐渐勾连,以往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k线在我眼前也渐渐清晰。我逐渐能够感受到k线背后存在的力度,感受到k线本身的律动和生命。
归根结底,趋势交易需要把握的关键点无非两个:趋势中继、趋势转折。所有的买入和卖出等操作,都是基于这两个关键点的应对。
我确信趋势交易的神秘面纱这时已经被触碰到,正在等待我小心翼翼把它揭开,于是开始进行大量的试错性交易,并且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交易模型。
不能再凭感觉、凭判断、凭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和市场蛮干了,必须建立系统化交易的理念,用概率统计和行为规范来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,来作为交易套利的工具。
再次省略很多字后,一个原始粗糙的交易模型呱呱坠地。
初步构建的交易模型似乎好用,又似乎不好用,感觉最后总是差那么一口气。就像一场足球比赛,大部分时间都压着对方半场在踢,但临门一脚却老是捅不进球,冷不防后防线还要被对方撕裂一下。
我耐着性子,通过历史数据和交易实战相结合的办法,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验证,一个补丁一个补丁修改,熬到8月底,终于形成了奶爸交易模型1.0版。
静静靠在椅子上,我的耳旁不停循环着一段画外音:当走出草原的古猿开始直立行走,并且慢慢学会使用工具后,它们就逐渐进化成了人类。”
2008年初,刚入市不久的我“发明”过一个战法,围绕一两个股票来回做波段,低了买点,高了卖点,听起来好像不错,但在前面我提醒朋友们不要学着尝试,现在说说理由:
这个“战法”赚钱需要两个前提:一是大致判断对大势牛熊,二是大致判断对个股高低。如果说第一点还稍微能够判断,第二点就根本难以预测。
如果能够判断个股高低,那么已经直接可以变成隐形人到市场抢钱了,哪还需要绕着弯子搞战法这么麻烦?
因此现在我坚持认为,“高抛低吸”是股市最大最美的谎言。那些年之所以我会头破血流,正是因为思维一直没有跳出“高抛低吸”的禁锢。
我花了将近6年的时间,投入无数精力,历经各种坎坷,终于识破这个谎言,建立了趋势交易的模型,可惜付出的代价太大了。我已经亏完几乎所有的本金,账面上虽然看起来还有30万,但剩下的这些钱银行借款占了绝大部分。
其实2013年是创业板和一些题材股的一波牛市,我参与的也基本都是这些股票,但是涨时仓轻跌时仓重,资金消耗起来的速度远比想象的快。谁说没枪头就捅不死人?
“高抛低吸”是股市最大最美的谎言 。怪不得每个人来到市场都要被教训一番。高抛低吸虽然没错,但却是是个谎言,就像所谓的公平民主一样。都是美丽的谎言,奶爸一语惊醒梦中人。我以后也要跳出高抛低吸的禁锢。
我疲惫不堪只身走在月夜下的荒原,身上的猎枪只剩最后一颗子弹,一头饿狼在悄悄尾随,堵住了我的退路。
我彻底安静下来,拉出近半年的交易单一笔一笔盯着死看。交易得太多,最多一个月竟然有20多笔,参与了10余种不同的股价形态;思路太摇摆,有时买了后悔隔日亏钱卖出,卖出又后悔过几天再追高买入;有时仓位太重,最大的一笔竟然下了2/3仓,并恰巧赶上6月24日、25日两天连续暴跌,第一天亏8%侥幸没有止损,第二天被砸跌停开板后恐慌出逃割在1849点大底,随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一口气连续反弹30%,然后账户资金再也没有恢复过元气。
都是些多么低级多么明显的错误,竟然会傻傻重复犯上这么多年。果然炒股和恋爱一样,会无限拉低一个人的智商。
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,我耐心等待最熟悉、最有把握的股价形态出现,哪怕是几个月,或者半年。
好在并没让我等太久,中秋晚上复盘,上海物贸突然让我心中一动。作为上海自贸区概念龙头,它自6月25日底部以来,短短两个多月猛飚4倍,然后经过两周缩量回调,中秋小长假前一天再度拉出涨停,走势特点和犀利程度,像极了杰西当年苦苦守候六周狙击的伯利恒钢铁(注:狙击伯利恒钢铁是杰西·利物摩尔投机生涯中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一次经典战役,典故详见《股票作手回忆录》)。
我小心翼翼不断求证,9月28日上海自贸区会正式挂牌,在此之前一共还有5个交易日。如果按照“利好兑现是利空”来理解,这5个交易日很多资金应该做最后的冲顶出货,保守操作我可以参与前3个交易日。对于一个狂热概念的龙头股来说,3个交易日已足够可以拉出不小的空间。
节后开盘,上海物贸跳空高开,我在集合竞价时扣动扳机,抢入半仓。可能是最后一次交易了,我不愿意仓位下得太轻,希望即使退场,也要留下那么一丝丝悲壮。
如我所愿,上海物贸当天再次封板。我在第三天冲高途中挂了个吉利的价格出货,砍下20%的利润,总资金收益10%。卖出价格是18.18元,距离当天最高成交价仅差一个百分点。
第四天、第五天,恐怖的连续跌停出货情形发生了,我当时卖出的价格,至今看来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山巅。
这是从小到大我收到的最好中秋礼物。最关键的时候,运气站在了我这边。
我活下来了,侥幸保留了继续参与这个游戏的资格。确实是侥幸,因为这笔交易虽然确定性比较高,但肯定离100%还很远。如果事到如今我还会认为这次交易成功完全是因为判断准确的结果,还不懂对市场敬畏,那么这么多年的学费算是白交了。
侥幸的成功往往让自己盲目。自己就是因为侥幸的赚了点钱,然后在亏空,如同过山车。一定要敬畏市场,不然自己的学费算是白交了。
成熟的交易者能够保证参与一系列交易后,大概率赚钱,但是永远不能保证某一笔交易一定赚钱。
人总会犯错,知错就改是好孩子,所以一定要学会止盈止损。牛逼的奶爸都不能保证每一笔交易赚钱,你凭什么要求自己每一笔都要赚?
对于一个略有勤奋度的人来说,入市年份长了,难免每年都会有几次“顿悟”。但正如前面所说,每经过一段时间验证,往往很快便会从欣喜若狂重回垂头丧气。不知道这次会不会仍和往常一样。
清空上海物贸之后,我猛然反应过来为什么总会亏钱。
因为潜意识里一直把市场当做对手,太想驾驭它,太想把握k线的每一个波动。
市场是如此强大,背后集中了无数人无数智慧和资金的博弈。在强大的市场面前,个人即使智商高到爆表,努力程度超过一百只勤劳的小蜜蜂,也是无比渺小。任何一个企图征服市场的举动,都是以一己之力与千千万万人为敌,都是螳臂挡车,会遭到市场无情的碾压。
除非你有很多很多的钱,多到足以影响市场的走势,否则你所有依据再充分的研究、判断和预期,在被市场走势证明前都一文不值。
再深入一步去想,实际上导致我亏钱的,也不是市场。因为市场先生从来没理会过任何人,它只会自顾自地不断前行,亏钱只是因为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。
重仓交易和对过小波动下注,反映了贪婪的一面;不敢参与最强势的股票,反映了恐惧的一面;无法按计划止损,反映了侥幸的一面;随意性高频交易,反映了盲目的一面……k线的波动,看起来是价格波动,其实却是背后很多人情绪的共振。
市场无法战胜,个人唯有像尘埃一样去依附、去追随,而情绪虽然无法避免,却可以通过后天的修炼和纪律的约束,尽可能减少情绪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曾经那么渴望在股市赚钱,现在却一点都不急了。我彻底放弃扳本的念头,把2014年定为“执行年”,决定首先抓好交易模型的执行。
如果把亏掉的钱当做赌输的筹码,当然会急着扳回来,但如果把亏掉的钱当做交出的学费,那么注意力自然会转移到最终能不能毕业。理论上,市场永远不会关门,什么时候赚钱都不算晚,关键是什么时候才能开始赚明白钱。
我定下了几条死规则:如果前一天晚上没有事先计划,盘中哪怕看到再符合条件的股票,也绝不允许临时起意开仓买入;远离一切消息,绝不根据任何消息买入和卖出股票;绝不做T+0日内交易;只做模型规定的几种形态,其余股票再好再看到机会也一律不碰……
这些规则有的有道理,有的讲不出道理,但是我们不讲道理,只讲执行。你什么时候见过市场和谁讲道理?
最开始,我还允许自己根据交易实际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调整,从下半年起,连这一条也禁止了,不管模型执行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,先做到年底再说,到时再统一研究修订。
不要在乎短期多赚多少、少亏多少,要让问题存在一段时间,不然怎么知道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?
不断修改的规则,等于没有规则。既然已经亏了这么久,就不在乎再多亏一年两年、三年五载。
我等得起。
仿佛重回当年魔鬼训练营的日子,一切从煎熬中开始,慢慢变得适应,最后像呼吸一样自然。
不做任何变通地执行规则看起来很刻板和枯燥,其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。因为就如你刚把杂乱的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样,会产生一种有序、可控的成就感,特别是尝到甜头之后。
当我专注执行,只关心如何控制亏损,不再在乎盈利多寡,盈利却不知不觉到来。即使在年中行情最困难的时候,账面上始终保留着一段利润。
从选择的角度来说,我才不会傻到认为自己现在已经能够快速从市场赚大钱了,不过是愿意把交易当做毕生的事业。
按照陈江挺(注:《炒股的智慧》一书的作者)的说法,一个交易者在大亏之后形成系统的交易方法,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微亏微利阶段,才能开始稳定盈利。而我,今年本该微亏微利的,之所以还能赚一些,赶上市场好而已。
但是,同时我也知道,只要能够坚持一些投机的基本原则,亏钱也并不那么容易。只在行情比较暖的时候入场,只在关键点参与表现强势的目标,每次只买入小部分筹码并且在发现做错时果断出局,只用赚来的利润去博取更大的利润(设好保护性止盈后让盈利奔跑)……怎么也不会亏太多。而所有这些,一年的实践证明,我已经基本能够做到。
还是那句老话,交易者只需要关注自我情绪的驾驭、关注执行和控制亏损,至于盈利就交给行情和运气吧,无论多少都是市场的奖赏。
千万别想着每日每月都要从市场赚钱,交易者必须学会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。即使一个优秀的操盘手,可能大部分时间也碌碌无为,他们经常赚小钱,经常亏小钱,偶尔赚大钱,但是从来不会亏大钱。
有朋友曾问我,入市几年来,感觉交易最重要的是什么。现在尝试做个回答:交易最重要的只有一句话,“永远把保住本金放在第一位”。基于这句话的趋势交易策略也仅仅八个字:顺势、轻仓、止损、持盈。
市场虽然浩如烟海,但本质并不复杂,复杂的是人性。
2002年春天入职面试,考官问:这么多政府部门,为什么会选择加入我们,又苦又累,有时还会有危险。我说:当每个人还是小男孩的时候,都应该曾经有过关于英雄的梦。
现在,小二宝在我身旁安静地熟睡,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,当每个奶爸看着他可爱小宝宝的时候,都应该有过关于财富的梦。